May 31, 2010
---------------------
Monday
>>>Welcome visitor, you're not logged in.
Login   Subscribe Now!
Home User Management About Us Chinese
  Bookmark   Download   Print
Search:  serch "Fabao" Window Font Size: Home PageHome PageHome Page
 
Notice of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China Securities Depository and Clearing Co. Ltd. on Issuing the “Model Contract Text for the Stock Option Pilot Brokerage of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and the “Mandatory Clauses for Stock Option Risk Disclosure Statements”(Title Only) [Effective]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經紀合同示範文本》和《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的通知 [現行有效]
【法寶引證碼】
 
*尊敬的用戶,您好!本篇僅為該法規的標題。北大法寶提供單獨的翻譯服務,如需整篇翻譯,請發郵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電86 (10) 8268-9699進行咨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a translation of only the title of this law or regulation.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關于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經紀合同示範文本》和《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的通知

(上證發〔2015〕11號)

各期權經營機構和相關市場參與人:
為規範期權經營機構開展股票期權試點業務,上海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制定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經紀合同示範文本》和《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詳見附件)。現予以發布,請遵照執行。
期權經營機構應當根據上述示範文本和必備條款,自行制定《股票期權經紀合同》和《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並嚴格按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的規定,制定股票期權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操作指引和相關工作制度,充分告知投資者主要風險,特別要使投資者了解股票期權交易與證券現貨交易、期貨合約交易的差異,切實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教育工作,並且采取有效措施了解和檢查投資者對股票期權風險的認知程度,持續開展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教育工作。
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期權經營機構可以與投資者簽署《股票期權經紀合同》和《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特此通知。
附件:1.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期權試點經紀合同示範文本
2.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九日
附件2
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
為了使客戶充分了解上海市場股票期權(以下簡稱“期權”)試點業務風險,開展期權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及其他期權經營機構(以下統稱“期權經營機構”)應當制訂《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向客戶充分揭示相關業務存在的風險,由客戶仔細閱讀並簽字確認。
《股票期權風險揭示書》應包括下列內容:
本風險揭示書的揭示事項僅為列舉性質,未能詳盡列明期權業務的所有風險。客戶在參與期權業務前,應認真閱讀相關業務規則及協議條款,對其他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也應當有所了解和掌握,並確信自己已做好足夠的風險評估與財務安排,避免因參與期權業務而遭受難以承受的損失。
  一、一般風險事項
(一) 提示客戶在辦理期權業務前,應當充分理解期權投資者應當具備的經濟能力、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全面評估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投資經曆、產品認知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身體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審慎決定是否參與期權業務。
(二) 提示客戶在辦理期權業務前,應當了解期權的基礎知識、相關法律、法規、規章、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業務規則和各類公告信息、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結算”)業務規則和各類公告信息以及期權經營機構的相關法律文件。
(三) 提示客戶在辦理期權業務前,應當充分了解期權業務的風險特點。期權不同于股票交易業務,是具有杠杆性、跨期性、聯動性、高風險性等特征的金融衍生工具。期權業務采用保證金交易方式,潛在損失可能成倍放大,損失的總額可能超過全部保證金。
(四) 提示客戶期權業務實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客戶應當滿足中國證監會、上交所及期權經營機構關于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規定。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對客戶的各項要求以及依據制度規定對客戶的綜合評價結果,不構成對客戶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對客戶投資獲利的保證。客戶應根據自身判斷做出投資決定,不得以不符合適當性標准為由拒絕承擔期權交易結果和履約責任。
(五) 提示客戶期權經營機構對個人客戶參與期權交易的權限進行分級管理。個人客戶開立衍生品合約賬戶後,其期權交易權限將根據分級結果確定。期權經營機構可以根據相關規定自行調低個人客戶的交易權限級別,個人客戶只能根據調整後的交易權限參與期權交易。
(六) 提示客戶在與期權經營機構的合同關系存續期間,如提供給期權經營機構的身份證明文件過期、身份信息發生變更的,應及時向期權經營機構提供新的相關材料。否則,期權經營機構有權拒絕客戶開倉和出金指令,並有權進一步限制客戶的交易權限。客戶在開戶時提供的其他信息發生變更時,也應及時向期權經營機構更新。如因客戶未能及時提供更新信息而導致的後果、風險和損失由客戶承擔。
  二、交易風險事項
(七) 提示客戶期權合約標的由上交所根據相關規則選擇,並非由合約標的發行人自行決定。上交所及合約標的發行人對期權合約的上市、掛牌、合約條款以及期權市場表現不承擔任何責任。期權的買方在行權交收前不享有作為合約標的持有人應當享有的權利。
(八) 提示客戶在進行期權買入交易時,可選擇將期權合約平倉、持有至到期行權或者任由期權合約到期但不行權;客戶選擇持有期權至到期行權的,應當確保其相應賬戶內有行權所需的足額合約標的或者資金。持有權利倉的客戶在合約到期時選擇不行權的,客戶將損失其支付的所有投資金額,包括權利金及交易費用。
(九) 提示客戶賣出期權交易的風險一般高于買入期權交易的風險。賣方雖然能獲得權利金,但也因承擔行權履約義務而面臨由于合約標的價格波動,可能承受遠高于該筆權利金的損失。
(十) 提示客戶在進行期權交易時,應關注合約標的價格波動、期權價格波動及其他市場風險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由于期權標的價格波動導致期權不具行權價值,期權買方將損失付出的所有權利金;期權賣方由于需承擔行權履約義務,因合約標的價格波動導致的損失可能遠大于其收取的權利金。
......



您好:您現在要進入的是北大法律英文網會員專區,如您是我們英文用戶可直接 登錄,進入會員專區查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還不是我們 的英文用戶,請注冊並交納相應費用成為我們的英文會員 。如有問題請來電咨詢;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法寶引證碼】        北大法寶www.lawinfochina.com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Confirmation Code:
Click image to reset code!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Home | Products and Services | FAQ | Disclaimer | Chinese | Site Map
©2012 Chinalawinfo Co., Ltd.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Tel: +86 (10) 8268-9699  京ICP證01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