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 A Jin, Zhang B v. Zhang A Man, Zhang A Wu and Zhang A Run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statutory succession)
|
张某津、张某诉张某曼、张某武、张某润法定继承纠纷案
|
【法宝引证码】
|
|
*尊敬的用户,您好!本篇仅为该案例的英文摘要。北大法宝提供单独的翻译服务,如需整篇翻译,请发邮件至database@chinalawinfo.com,或致电86
(10) 8268-9699进行咨询。
*Dear user, this document contains only a summary of the
respective judicial case. To request a full-text translation as an additional service,
please contact us at: + 86 (10) 8268-9699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
|
Zhang A Jin, Zhang B v. Zhang A Man, Zhang A Wu and Zhang A Run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statutory succession) (case regarding dispute over statutory succession)
张某津、张某诉张某曼、张某武、张某润法定继承纠纷案
|
[Key Terms]
statutory succession ; property division agreement ; expression of will
[核心术语]
法定继承;财产分割协议;意思表示
|
[Disputed Issues]
The validity of a division agreement of inherited property reached by multiple successors is subject to the clear expression of will made by each successor.
[争议焦点]
多位继承人就继承财产达成分割协议,需要所有继承人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
|
[Case Summary]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when multiple successors reach a division agreement of inherited property...
[案例要旨]
遗产继承过程中多位继承人就继承财产达成分割协议...
|
Full-text omitted. | | 张某津、张某诉张某曼、张某武、张某润法定继承纠纷案 |
| |
判决书字号 |
| | 一审判决书: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2011)西民初字第05284号民事判决书。 |
| | 二审判决书: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2)一中民终字第05298号民事判决书。 |
| | 案由:法定继承纠纷。 |
| | 诉讼双方 |
| | 原告(上诉人):张某津 |
| | 原告(上诉人):张某 |
| | 委托代理人(一审):刘晓峰、单红梅,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以上原告之共同委托代理人(二审):钱学志,北京市铭滔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以上原告之共同委托代理人(二审):陈亿元。 |
| | 原告:张某武 |
| | 委托代理人(一审):刘晓峰、单红梅,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被告(被上诉人):张某曼 |
| | 委托代理人(一审):孔威钧、韩长勇,北京市北环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委托代理人(二审):孔威钧,北京安迪律师事务所律师。 |
| | 委托代理人(二审):周见 |
| | 追加原告:张某润 |
| | 审级:二审。 |
| | 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
| | 一审法院: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
| |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王振中;审判员:孟庆发;代理审判员:李晗。 |
| | 二审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
| |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张洁芳;审判员:冀东、张磊。 |
| | 审结时间 |
| | 一审审结时间:2011年12月15日。 |
| | 二审审结时间:2012年12月19日。 |
| |
一审诉辩主张 |
| | 原告张某津、张某武、张某诉称:坐落于北京市宣武区(现西城区)永安路101号房屋的原所有人为张某某,张某某已经于2006年11月3日去世,配偶杨某某于2003年8月31日去世。两人一共有5位子女,分别为:张某润、张某曼、张某、张某武、张某津。自父母去世后,对于上述房屋,5位子女之间曾于2007年8月达成“五人协议”,即房屋归张某曼继承,张某曼向其余4人每人支付12. 5万元;同时约定,张某曼应在两个月内向其余各方付清前述房款,否则,协议失效。在此之后,张某曼没有按约在2007年10月26日前付清房款,故原告方主张“五人协议”已经失效。现各方子女之间就遗产继承的问题始终协商未果。现原告方诉至法院,请求按照法定继承的原则依法分割被继承人张某某名下的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南三楼乙楼101号的房屋;请求按照法定继承的原则依法分割张某某名下的银行存款,本案诉讼费用由被告方承担。 |
| | 追加原告张某润述称:我一直不同意他们打诉讼,这对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不利。我本人不愿意参加诉讼,但是也不放弃继承权利。父母去世前,我们三兄弟常住国外,两个妹妹对父母尽了照顾的义务。父母去世后,房子的分配已达成5人一致的协议,后来又产生争议。关于房子,当初竞价过程中,5人都曾有报价,在张某曼报价50万元后,其余4人都表示了认可,协议获得通过。我的态度是,5人已经达成当初共同认可的协议,并且已经进入履行过程,故不应因在国外的当事人没有回国履行手续而失去效力,不能因为房价变化、有人为此反悔而失效,应维持原协议的有效性,继续执行才符合法律规则。有人提出“两个月没有付清款项就作废”是不能成立的,有人还说这是我的意见,这不符合事实。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人分布在世界各地,为了一套房子而起诉,太不值得。我作为长兄感到很遗憾,在此希望大家在维持原协议的基础上妥善解决。 |
| | 被告张某曼辩称:原、被告各方就房屋分割达成的5人竞价协议是合法、有效的,原告所说的2个月付款期限,既不属于所附条件,也不属于竞价协议的一部分。两个月的付款期限,是张某润在竞价的中途提出的,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和认可,始终未达成一致。这仅是一个提议,张某润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2010年6月起争执前,从未有人提出因为两个月没付钱款,合同就当然无效的说法。 |
| | 一审事实和证据 |
|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涉案被继承人张某某与杨某某系夫妻关系,杨某某于2003年8月31日去世,张某某于2006年11月3日去世。二人之父母在此前早已去世。张某某与杨某某一共有5位子女,分别为:张某润、张某曼、张某、张某武、张某津。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永安路南房屋(房屋所有权证号:宣更成字第02076号),登记在张某某名下,于1993年12月17日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张某某去世后,2007年6月,张某武提议由其继承上述房产并向其余继承人支付房屋折价款,后张某润、张某曼、张某、张某武、张某津5人通过互联网电子邮件进行协商,于2007年8月26日达成协议,即北京市西城区(原宣武区)永安路房屋由张某曼继承,张某曼向其余4人每人支付房屋折价款12. 5万元。本案中,原告三人主张该协议附失效条件,即张某曼必须在达成协议后两个月内亦即2007年10月26日前向其余4人付清房屋折价款,否则,协议失效。对此,张某曼不予认可,追加原告张某润在陈述中亦不认可。关于两个月内付清款项这一事实,当时系张某润所提出,张某润电子邮件中的相关原文是:“我建议:1.任何人标得祖屋之后,须在一个时间之内付出款项,方能拥有房子的所有权。小军提的是1个月,我觉得应该稍微增加一点,比如两个月,让出资方有时间去调集头寸。”张某润在本案中提交书面意见,陈述其当时只是作过一个估计,就是通过协议之后两个月可以付清款项,从不认为协议会因没付清款项而作废。2007年8月27日,张某曼向张某津支付房产折价款12. 5万元。同日,张某曼、张某津到北京市公证处办理公证手续,张某曼申请进行的公证事项为由其继承涉案房产,张某津申请进行的公证事项为放弃对涉案房产的继承权并提交放弃继承声明书一份。张某津在当日的公证处接谈笔录中陈述放弃继承是由于各方已经商量达成一致。2007年8月28日,张某曼向其余继承人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各方办理公证所需手续。2007年10月11日,张某润到北京市公证处办理公证手续,申请进行的公证事项为放弃对涉案房产的继承权并提交放弃继承声明书一份。2008年9月9日,张某津到北京市公证处提交“撤销放弃继承权声明”,其中陈述:兄弟姐妹5人达成协议,对于父母遗留房产采取竞标的形式,中标者继承房产,按标值付给其他4人房款。但一年多来,公证无法办理,现本人声明撤销原声明,撤销原因为兄弟姐妹没有履行原竞标规则。后公证部门未予办理继承权公证。2009年10月,张某曼通过张某润向张某付款12. 5万元,后张某将该款退还张某曼,同时,张某在电子邮件中提出,将原有协议予以修改,给张某武、张某津的房屋折价款从原来的12. 5万元提高到16万元。此一节未获张某曼认可。涉案房屋由张某曼在2010年装修并居住至今。本案审理中,原告方要求对涉案房屋进行价值评估,并明确表示同意依法自行承担评估费用等相应诉讼风险。经本院委托杜鸣联合房地产评估(北京)有限公司进行评估,确定涉案房产的市场价值估价结果为人民币225. 53万元,原告张某津一方预付估价费18 042元。 |
| | ...... |
Dear visitor,you are attempting to view a subscription-based section of lawinfochina.com. If you are already a subscriber, please login to enjoy access to our databases . If you are not a subscriber, please subscribe . Should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us at: +86 (10) 8268-9699 or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 |
您好:您现在要进入的是北大法律英文网会员专区,如您是我们英文用户可直接 登录,进入会员专区查询您所需要的信息;如您还不是我们 的英文用户,请注册并交纳相应费用成为我们的英文会员 。如有问题请来电咨询; Tel: +86 (10) 82689699, +86 (10) 82668266 ext. 153 Mobile: +86 13311570713 Fax: +86 (10) 82668268 E-mail: database@chinalawinfo.com
|
| | | | | |
|
|
|
|
Message: Please kindly comment on the present translation.
|
|
|
|
|
|
Translations are by lawinfochina.com, and we retain exclusive copyright over content
found on our website except for content we publish as authorized by respective copyright
owners or content that is publicly available from government sourc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gal systems, and cultur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law ar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only. Please use the official Chinese-language
versions as the final authority. lawinfochina.com and its staff will not b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liable for use of materials found on this website.
We welcome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ssist us in continu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ur materials.
|
|